发表时间: 2019-12-27 00:00:00
作者: 广东省营养学会
来源: 广东省营养学会
浏览:
2019年11月16日上午9:00,第五届广州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南洋长胜酒店珠江厅隆重召开。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外营养界的逾400多名专家学者、学生及行业人员等参会。
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教授主持开幕式
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大会主席凌文华教授发表了简短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对到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中山大学科研院刘梅院长代表中山大学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山大学的一些科研战略规划,并欢迎大家借“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为中山大学举荐人才,与中山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发展,最后刘院长祝贺本次营养与健康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并预祝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环节
1. 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 Women’s医院的Deirdre K. Tobias教授作了题为“Gestational diabetes: 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on of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报告,认为:妊娠糖尿病(GDM)是心血管疾病(CVDs)的风险因素,但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这种风险,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长期生活评分在GDM干预与T2D及CVDs之间关联性的关联性。
2. 美国布朗大学李杰教授带来了“Prenatal famine exposure and adult health across generations”的有趣报告,介绍了基于动物和人群研究的结果,发现饥荒暴露主要通过改变表观遗传增加了子代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3. 刘烈刚教授做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与2型糖尿病”的报告,在系统介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定义、食物来源、检测方法、AGEs-RAGE信号轴介导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介绍了AGEs血浆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优化、血浆AGEs与T2DM及IGR的关联性的大样本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结果,发现血浆AGEs水平及平均负荷与IGR及T2DM呈现正相关,可能是T2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4. 中山大学夏敏教授做了“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病防控”的报告。夏教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心血管病的发病趋势及其防治调控,并详细介绍了肠道微生物针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探讨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通过肠道菌群影响心血管病的作用。展望建立基于膳食-肠道菌群特征的心血管病早期防治干预新措施。
5.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 Gang Hu教授做了“Gestational Diabetes in China”的报告,胡教授基于他们团队“天津及国内外妊娠糖尿病现状和现阶段研究成果”的进展,发现妊娠糖尿病将显著增加产妇产后患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但使用降低体重和调整饮食等干预方式能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
6. 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兰纳斯•鲍林研究所的Maret G. Trader 教授做了“Vitamin E- how it is absorbed,transported and metabolized”的报告。介绍了维生素E的结构及抗氧化功能的机制,以及它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分布,代谢和排泄,发现维生素E的生物利用度为50%左右,而且增加膳食脂肪的摄入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对NASH有保护作用。
7. 首都医科大学肖荣教授做了“氧化固醇在阿尔兹海默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的新认识”的报告。肖教授在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系统阐述胆固醇代谢产物氧化固醇对阿尔兹海默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从多个角度证实过量氧化固醇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胆固醇合成和转运、β-淀粉样肽代谢、miRNA表达、细胞自噬、细胞焦亡、细胞器形态和功能改变等相关机制和关键分子靶点,为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开拓了思路。
8.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Richard S Bruno 教授作了题为“Dietary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with Green Tea: Lessons Learned from Preclinical Models” 的报告,发现绿茶提取物(GTE)通过参与肠肝轴减弱内毒素-TLR4-NF-kB介导的肝损伤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为饮绿茶的健康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饮食策略。
9. 天津医科大学黄国伟教授做了“叶酸促进子代神经发育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报告。黄教授系统介绍了叶酸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解释了中国人群叶酸摄入量普遍偏低的原因、引入了叶酸参考摄入量及其广泛的食物来源的基础上,介绍了在天津进行的一项回顾性出生队列研究,发现母亲孕期补充叶酸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最终促进子代神经发育,但随子代年龄增长孕期补充叶酸对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少。此外,黄教授团队同样进行了一项大鼠生殖实验结合体外NSCs培养实验,验证了叶酸影响子代神经发育的作用机制,其结果显示大鼠孕前后补充叶酸可通过修饰DNA甲基化促进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发育。黄教授的研究为育龄人群合理补充叶酸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10. 中山大学凌文华教授作了题为“Nutrition Metabolism Related New and Emerging Bioma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报告,总结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生物标记物如脂质代谢、高血糖、炎症、miRNA、SAH、Bio-or free vitamin D、肠道菌群代谢物等。确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候选者有利于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靶点。
11. 复旦大学何更生教授作了题为“孕期膳食模式对妊娠糖尿病和其他妊娠结局影响的队列研究”的报告,围绕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和研究总结五方面展开,主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孕期的膳食模式和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 ;孕期膳食模式对GDM、孕期增重、巨大儿发生的影响;不同膳食模式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孕期糖尿病妇女血清中丙二醛MDA和Ccdc80的含量等研究结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稳定,并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影响较明显;孕早中期和孕早中晚期的主要膳食模式分别包含一种较为健康的模式以及相对不健康的模式;禽肉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可能会增加GDM发病风险。即将推出“健康之源App”。
12. 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韩军花博士作了题为“国内外营养相关标准--现状与展望”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我国强制性营养相关标准概况、国内环境、未来发展方向,并介绍近年来国际法典的最新营养标准工作进展,为我国未来的标准发展提供依据。
大会第一天的日程紧凑,少了形式,充满干货。整个会场学术氛围浓厚、现场提问环节讨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