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营养学会

Guangdong Nutrition Society

搜索

为期两天的2019第五届广州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精彩纷呈,圆满落幕

发表时间: 2019-12-27 10:35:33

作者: 广东营养学会

来源: 广东营养学会

浏览:

2019年11月17日,第五届广州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天日程精彩继续。上午8:00学术研讨会准时开始,11位讲者带来了不同学术角度和维度、精彩纷呈的报告。下午16:00,大会举办了广东省营养学会2019全民营养周颁奖仪式。最后,凌文华理事长致闭幕词,宣布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学术报告环节

1. 中国CDC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研究员作了题为“健康中国行动与国民营养政策”的报告,以风趣幽默严谨的风格详细介绍了过往30年中国居民膳食情况的变化以及相关营养政策、防治措施等,系统解读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并对中国营养改善工作做了新的展望。


 



2.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安教授做了题为“糖尿病的系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的报告,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等角度详细介绍了2型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揭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现高危人群和进行疾病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主任、教授做了题为“建设无饿医院-直视院内营养不良”的报告,发现国内外医院都存在医源性营养不良的现象,由此提出建设无饿医院,从统一营养不良定义、强化二元诊断、执行临床路径、组织学科建设、优化诊疗计划等方面详细介绍并提出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以期减少医院营养不良,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改善临床结局和节约医疗费用。


 


 

4.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莲教授做了题为“胆碱和甜菜碱的甲基供体作用及其与慢病”的报告,总结了机体重要的甲基供体-胆碱和甜菜碱的作用机制与慢病的关系。甜菜碱和胆碱参与蛋氨酸循环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再甲基化,在降低机体同型半胱氨酸和稳定DNA甲基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发挥抗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同时也通过增加内源性氨基酸来减缓中老年人肌肉衰减的作用。此外胆碱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可以转换为三甲胺,在人体内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TMAO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的发病风险,从肠道微生态的途径,减缓胆碱转化为TMAO,为慢性防控提供新的策略。


 


 

5.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燕教授作了题为“Important Roles of Intergrin αⅡbβ3 Signaling in Coenzyme Q10-modulated Platelet Function”的报告,从体内、体外以及人群三个层面,阐述了辅酶Q10经cAMP/PKA信号通路调控整合素分子αⅡβ3 outside-in通路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6.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马文君主任做了“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进展”的报告。马主任介绍了炎症性肠病(IBD)在中国的发病特点、营养状况及对策的基础上,介绍了炎症性肠病的饮食管理 ,并提出了IBD膳食干预措施。而后分析介绍了促进IBD发展的危险因素,以及膳食因素对IBD的可能影响,并概述了益生菌和粪菌移植以及IBD的膳食推荐相关研究,并对IBD的营养治疗进行了展望。


 


 

7.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史琳娜主任作了题为“坚果与健康”的报告,简要介绍了坚果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坚果的营养价值,重点介绍了坚果的摄入与健康的关系,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食管癌以及体重管理的关系,简述了我国居民坚果摄入现状,最后得出坚果营养丰富、食用坚果与众多健康结局相关、目前我国居民坚果摄入量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的结论。


 

 


8.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丽丽教授做了题为“尼克酰胺核糖对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防治及机制”的报告,从尼克酰胺核糖调节细胞NAD稳态出发,揭示了尼克酰胺核糖能够有效升高小鼠肝脏内NAD水平,调节肝脏内SIRT1活性,从而发挥肝保护作用,为探讨尼克酰胺核糖对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的防治效应和机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9.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查龙应教授作了题为“大豆皂苷经调控肝脏-胆汁酸-肠道菌群代谢轴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活性及机理研究”的报告,该课题组运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诱导小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模型,运用大豆皂苷预防性干预后发现,大豆皂苷具有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活性,进一步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肝脏-胆汁酸-肠道菌群代谢轴去发挥作用。为从营养学合理运用大豆皂苷类的植物化学物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药学上开发治疗药物提供线索。


 

 

10.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陈裕明教授做了题为“红细胞膜n-3脂肪酸与中老年人代谢性疾病”的报告,陈教授阐述了n-3脂肪酸与代谢性疾病的调控关系,通过详细介绍其长达9年的中老年社区居民队列研究,认为:高水平的红细胞膜n-3脂肪酸与降低体脂、降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有关。


 

 


11.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旭光教授做了题为“Cell-derived micro particles as an index of inflammation and their modulation using natural products”的报告,介绍了外周血细胞微粒来源,结构,基本功能及其常见研究方法。张教授发现,外周血小板颗粒可以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和血管紊乱的生物标志物,且饮食干预可以影响外周血小板颗粒浓度水平。


 

 

 

广东省营养学会2019全民营养周颁奖仪式

下午16:00,学会举行了2019全民营养周颁奖仪式,表彰了对广东省全民营养周活动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教授介绍了全民营养周活动的背景,回顾了广东省全民营养周活动历届的工作和成绩。



广东省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苏宜香教授、副理事长高永清教授、马文君主任、陈裕民教授和广州市越秀区CDC许斌主任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常务理事陈超刚主任主持颁奖仪式。



 


 



 


 


凌文华理事长致闭幕词

 


大会最后环节,凌文华理事长致闭幕词,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首先,凌理事长对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同行表示感谢,据会务组统计,本次参会者420多人,不仅来自广东省内,更有来自广西、江苏、浙江、安徽、北京、黑龙江等兄弟省份,表明大会不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提供了结交好友的机会。

其次,凌理事长用“精彩纷呈、目不暇接、耳目一新”三个词语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赞扬。一方面,本次大会涵盖广,学术报告的主题涵盖了公共营养、疾病防治与临床(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素、食物生物活性物质等多个营养学热点研究领域;另一方面,研究技术手段不仅有高水平实验室研究、更有大型队列等流行病学研究,还有组学技术(肠道菌群、代谢组)等新手段。另外,本次大会除了汇集国内外的多位优秀学术大咖外,还邀请了10多位广东省内营养界的优秀学者,展示了广东营养界的蓬勃发展面貌。

最后,凌理事长对多年来一直支持和帮助广州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领导、专家和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未来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来年再见!

大会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

 

 



 


 

为期两天的2019第五届广州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精彩纷呈,圆满落幕
第五届广州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天日程精彩继续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20-87332379

邮政编码:510080

QQ:3109514426

电子邮箱:Nutrition_gz@126.com

学会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公共卫生学

图片展示

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广东省营养学会 | 粤ICP备17045640号-1

客服中心
热线电话
020-8733237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8:30-17:30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