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9-25 11:49:07
作者: 广东省营养学会
浏览:
作者简介
许斌,广东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社区预防接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PH研究生兼职导师,主任医师,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曾任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社区营养健康教育、营养膳食与慢病关系及相关机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市地方课题,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及广东省好医生提名奖。
中心思想内容概览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
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诸多症状
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注射疫苗是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干预手段
益生菌制剂有助于积极应对轮状病毒感染
秋季来临,许多季节性的健康问题接踵而至。轮状病毒感染是许多婴幼儿即将面临的传染性疾病。如何防控、感染后的快速康复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
197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Bishop等人首次发现并命名轮状病毒。根据病毒内层衣壳蛋白VP6的血清型可将轮状病毒分为A、B、C、D、E、F、G共7个组,其中A组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水样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体,B组则主要感染成人[1],
大部分3~5岁的儿童都经历过至少1次轮状病毒感染。在中国,轮状病毒胃肠炎分别约占5岁以下儿童腹泻住院和门诊病例的40%和30%,约90%的轮状病毒胃肠炎病例发生在 2岁以下婴幼儿。中国的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轮状病毒胃肠炎发病人数一般在10~11月开始增多,12月至次年1月达高峰,高峰月份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60%~70%[2-3]。
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诸多症状
轮状病毒胃肠炎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粪便、呕吐物及飞沫污染的物品、手、用具等是间接传播途径,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引起感染。轮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比较稳定,在水、空气、物体表面可存活数日至数周,在人手上可存活≥4h。95%酒精、紫外线和高温(潮湿100℃或干燥60℃)对病毒有较好杀灭作用。轮状病毒耐酸,感染人体后可顺利通过胃酸屏障抵达小肠,并侵袭肠上皮细胞,使其受到破坏和脱落,引发肠道吸收消化障碍,从而引发腹泻和呕吐[3]。5岁以下儿童因肠上皮细胞中含丰富的乳糖酶,该酶是轮状病毒的受体,故是易感群体。随年龄增长,此酶量减少,易感性随之下降[1]。
轮状病毒的感染具有自限性,典型的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潜伏期为1-3天,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和发热等,腹泻和呕吐可导致不同程度脱水并引起电解质紊乱,症状比较重的患儿,需要到医院进行适当的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的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报告说轮状病毒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部分患儿会并发肺炎、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和乳糜泻[3]。
|
|
图1 轮状病毒入侵肠上皮细胞引发胃肠炎症
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注射疫苗是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干预手段
做好预防工作是有效控制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的首要途径,应重视水源和食物卫生,防止污染。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最理想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婴幼儿在6周龄后应尽快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以保证在自然感染前得以保护[1]。同时,婴幼儿群体特别提倡母乳喂养,在母乳中获得抗体以抵抗入侵肠腔内的病毒,降低感染几率[1]。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治疗暂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针对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进行对症治疗。目前主要以口服或静脉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是针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有效且性价比高的手段,重度脱水和新生儿中重度腹泻患儿均推荐静脉输液。根据患儿的年龄和饮食习惯,在补液治疗后4~6h尽快恢复饮食或继续按需母乳喂养,可缓解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肠道上皮通透性的改变,缩短病程及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稍年长儿童可正常摄入谷物、肉类、酸奶和果蔬,保障充足的能量摄入,不推荐摄入高单糖食物,包括含糖饮料、果冻、灌装果汁和甜点,以及高脂肪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锌补充剂可降低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并减少复发。6月龄至5岁儿童可按20 mg/d剂量补充10~14d,20 mg锌相当于100 mg硫酸锌或140 mg葡萄糖酸锌。适当摄入胃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缩短腹泻病程,减少排便量,提高治愈率[2]。
益生菌制剂有助于积极应对轮状病毒感染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2]中提到,“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病症和缩短病程,在疾病早期推荐给予益生菌治疗”。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维持机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反应、减少传染性疾病以及肠道炎症的发生。
轮状病毒胃肠炎患者可能发生病毒和细菌的双重感染,引起了肠道菌群的失衡,双歧杆菌、正常大肠杆菌数量减少,而乳糖阴性大肠杆菌数量增加。因此,益生菌是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以及平衡肠道菌群怼轮状病毒胃肠炎产生积极影响。益生菌通过诱导各种代谢物介导的信号网络来刺激免疫系统,定植于肠黏膜的益生菌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触发干扰素γ的生成。此外,益生菌表面的脂多糖和脂磷壁酸可与不同的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刺激NF-κB介导的抗病毒基因表达。益生菌分泌的细菌素可有效防止病毒颗粒聚集,及抑制病毒渗透到人体细胞中[4]。竞争性排斥、分泌细菌素、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刺激宿主微生物防御系统,是益生菌对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模式。上述机制共同作用可降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或缩短感染期。
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短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以及酿酒酵母菌[4,5]均可有效定植肠道,形成保护性生物膜抵御病毒和致病菌,并可促进机体免疫反应,增加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A的浓度,具有显著的降低腹泻发生率和缩短发病时间的效果。
图2 益生菌制剂有助于积极应对轮状病毒感染带来的健康问题
轮状病毒连年流行,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容易遭受病毒和致病细菌侵染而患病,注意卫生、及时接种疫苗有效预防感染,并通过对症治疗、合理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等多途径积极应对轮状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1]刘克洲,陈智. 人类病毒性疾病(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童感染和肝病学组.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54(4):392-405.
[3]中华免疫预防医学会.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 版)[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01):44-57.
[4]Steyer, A.; Mičetić-Turk, D.; Fijan, S.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 as Antivir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virus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 An Updated Overview of Literature[J]. Microorganisms. 2022, 10(12), 2392.
[5]Săsăran, M.O.; Mărginean, C.O.; Adumitrăchioaiei, H. Pathogen-Specific Benefits of Probiotic and Synbiotic Use in Childhood Acute Gastroenteritis: 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utrients. 2023, 15(3), 643.